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5月12日

丢手绢

——老游戏系列之十二

□ 杨吉元

阅读数:6729   本文字数:1782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这欢快的曲调、充满童趣的歌词,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受到几代孩子们的喜爱。小小的一方手绢,带给我们无限的童趣和难以忘却的记忆。

手绢,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此处的“手巾”其实就是擦拭眼泪的手帕。手帕的用途甚广,主要用于擦手、拭汗、擤鼻涕、包裹小物件以及作为女子的装饰品和男女定情之物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人人都有一块小手绢。妹妹上学了,母亲将一条干干净净的花手帕用别针别在她衣服左胸处,那样可以随时用来擦拭,还轻轻地对妹妹说,手帕脏了,小女孩要学着自己洗干净。小孩子别在胸前擦手,老人则用它来包钱,女人用手帕在长发上扎个蝴蝶结作装饰,那是时尚,男人有时也会从裤袋或中山装口袋掏出一块手绢,如绅士一般。当年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幸福的黄手帕》,在大江南北掀起热潮,那飘动的黄手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曾经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中午时分,阳光煦暖。照例没有老师的组织,我们一群小伙伴便早早地聚集到了小小操场上。

我们手拉手,自动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放下手,盘坐在地上。

“谁来第一个丢手绢?”小龙站在圆圈中央,扬起手中的方手帕,主动担任起小组织员的角色。于是,人群中一阵欢呼,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

小龙指了指圆圈中的一个女孩子,说道:“小兰,你来。”小兰性格豪爽,一直喜欢和我们男孩子一起玩。

小兰干净利索地站立起来,走到圆圈外围,高举着手帕,说道:“大家唱起来,游戏开始了。”

于是,大家拍着小手,异口同声地唱起歌来: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她),

快点快点抓住他(她),

快点快点抓住他(她)。

 

按照游戏规则,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小跑,寻找目标。丢手绢的人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尽早发现自己身后是否有手绢,然后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抓住了,那人就要站到圈子里表演节目。丢手绢的人要尽量不让追赶的人抓到自己,迅速地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就安全了。如果被丢到的人没觉察到,让丢手绢的人跑了一圈后给抓住了,那么他就要被罚进圈里演节目。

小兰举起小手绢,沿着圆圈开始小跑,嘴里唱着歌,眼睛不断地转换着对象,似乎在暗示着将要把小手绢丢在某人后面,但每个人又捉摸不透她的真正用意。于是乎,大家一边唱着《丢手绢》,一边紧张地注视着她的小手,生怕那小手绢落在自己的位置上。游戏就在这种快乐、神秘而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

突然,歌声停止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转过身,因为众人发现小兰手里的手绢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啊,在我后面呀!”小冬大叫一声,立马站立起来,手持小手绢,开始追赶小兰。小兰笑弯了腰,看到小冬开始追赶,连忙绕着圆圈逃跑。“快追啊,快追啊!”大家又转移了目标,开始起哄。

两圈下来了,小冬气喘吁吁地来到原先自己的位置,而这时,小兰早已轻松地坐在了小冬的位置上,按照规则,小冬失败。于是大家叫道:“小冬,来一个,小冬,来一个。”

来一个,要的是节目,自然先一番推让,说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之类。在大家不断地催促之下,小冬无奈地来了一个节目:学三声狗叫声。让大家笑了一阵后,小冬拿起小手绢,开始担任丢手绢的角色,于是,新一轮游戏又开始了。

游戏一直要持续到上课铃响,小美唱了歌,小姣跳了舞,小龙背了课文,小阳翻了跟斗……丢手绢的人想整谁,就把手绢丢在谁的后面。无论整人成功与否,换来的都是开心和快乐。有个小手绢,它集聚着孩子们兴奋的目光,也包裹着孩子们紧张的心跳,更承载着孩子们天真的幻想,一块小小的手绢,就这样在大家兴奋、紧张、期待和失落的种种情绪里徘徊着,传递着。

据说,玩丢手绢有很多益处——能有效促进孩子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大家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玩这个游戏,还能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1948年,著名音乐家关鹤岩先生在延安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令音乐家们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的今天,在纸巾遍地的社会里,手帕真的被许多人从日常生活里丢掉了,丢进了让无数人怀念的光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