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4月23日

工夫茶

(品茶说茶之三十)

□ 周新华

阅读数:1821   本文字数:1301

 

自明清散茶兴起,随之而起的品茶之艺,工夫茶就成为翘楚。所谓工夫茶,是一种由主、客数人共席、沸水冲之蓄茶小壶后再注入小杯品饮的方式。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其品饮的流域,随着工夫茶方式的源起到成熟,从最初唐代的长安,到宋代的洛阳,到江浙的苏杭,再到明末清初的闽粤,于清中期以后转之岭南广东一带,形成以潮州工夫茶为典型的工夫茶成熟风格。

据考,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清代浙江山阴人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其在《潮嘉风月》中描述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中国工夫茶的滥觞,脱胎于唐代的煎茶法,它也是宋人斗茶法精神的延伸。元人多开始饮用散茶,而一旦进入明代,散茶时代全面来临,也给散茶冲泡法的中国工夫茶的鼎盛,带来了宏大的时代契机。

自明清之后,一提起工夫茶,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潮州工夫茶,它已俨然成为工夫茶的代表。潮州工夫茶虽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在潮州当地,不分雅俗,工夫茶十分普遍。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过去儒雅人家的工夫茶还特别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传统工夫茶技艺,除选茶、择水、养水、活火之外,对泡茶与饮茶之具有着其特殊要求。有煮水用的小风炉,有被称作玉书碨的水壶,有泡茶用的茶壶孟臣罐,有贮茶汤用的公道杯,有品茶用的小杯若琛瓯,现代又发展出了闻香杯。

在烹茶的过程中有择器、涤器、候汤、洗茶、熁盏、烹点、饮啜、涤杯等一整套过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诸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一系列手法。如今潮州工夫茶被誉为中国工夫茶文化的活化石,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宗的潮州工夫茶泡法,据说共有21道程序,分别是:备器(备具添置器);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茶师洁玉指);候火(扇风催炭白);倾茶(佳茗倾素纸);炙茶(凤凰重修炼);温壶(孟臣淋身暖);洗杯(热盏巧滚杯);纳茶(朱壶纳乌龙);高注(提铫速高注);润茶(甘泉润茶至);刮沫(移盖拂面沫);冲注(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洒茶(关公巡城池);点茶(韩信点兵准);请茶(恭敬请香茗);闻香(先闻寻其香);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都将在整个冲泡过程中体现。

充足的空闲时间加上茶人的素养以及茶艺的造诣,会将工夫茶的冲泡过程推向深远的人文意境。故而,工夫茶的冲泡法,今天已经惠及大江南北、中外国度,成为中国当代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