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3月19日

击鼓传花

——老游戏系列之九

□ 杨吉元

阅读数:8147   本文字数:1644

 

两三个人时,我们玩的是打纸片、跳房子;七八个人了,我们玩的是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一旦到了十几个人以上,我们就可以玩丢手绢、击鼓传花了。

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是:人们在击鼓声中传递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受“惩罚”,表演节目。

教室里,操场上,樟树底……大家叽叽喳喳,全体一起坐于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先推选一位主持者,负责统筹、监督等事务,站在圆圈中间;后推选一名击鼓手,负责击鼓;为了公平,防止作弊,击鼓手需要背对众人。

击鼓手向大家点个头,诡秘地一笑。“咚,咚,咚!”鼓点声响起,原先吵吵嚷嚷的声音戛然而止,一片静寂。游戏开始了,大家紧张得不得了,生怕花落自家,那可是要当着众人出节目的啊!大家眼睛紧盯着花,耳朵听着鼓声,心里不断地祈祷着:慢点传,慢点传,可千万别在鼓声停的时候,花刚好落在我手里啊。

鼓声越来越急,谁也不知道鼓声什么时候停下来;花传得越来越快,此花好像烫手一般,一传到某人手上,某人便慌张地向一边的同学怀里推。一旦传出手,长舒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下一位亦复如此,一旦接过上家的花,就好像手被烫到了似的,立马传给下一个。

“咚咚咚……”小花传,鼓声响个没完没了,大家尖叫着,喧哗着,热闹非凡,甚至有些混乱。有时小花跌落于地,当事者快速地捡起,神速地掼到下一位的怀里;有时当事者手脚慢了,下一位也会很快地从当事者手里抢过小花,立刻传到下一位手中。

正在大家暗自庆幸小花没落到自己手里之时,一阵急促声后,只听“咚”的一声,鼓声突然停止。于是,大家急于知道花落谁家。待眼睛看清楚后,便叫道:“来一个,来一个。”大家一起起哄,很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哎呀,是我啊……”中奖者恍然大悟,在一阵捶胸顿足之后,扭扭捏捏地站到了中间。主持人自然来一番鼓励和表扬,中奖者挠着头,东张西望,似乎一脸的无辜和无奈。于是众人又是鼓掌,又是喧叫,也有出主意随便来一个的。

中奖者终于表演节目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一致叫好。有的实在没有艺术细胞,那就读几句诗,说一个笑话,更有的做个鬼脸,或学一声猫叫……在大家或鼓掌或唏嘘或遗憾的热闹声中,中奖者也回归了原队。

新生的希望和期待、不断的鼓励和抗争、困难时的畏惧和拒绝、失意时的忧伤和落寞、成功后的喜悦和满足,人生就是这样多彩、刺激与快乐。于是,就在这欢声笑语里,下一轮击鼓传花游戏又开始了……

这里描述的是最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场景,其实生活中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其游戏方式自然更为多彩多姿。在我小时候,首先就不可能给我们用“鼓”的道具,得找替代品。有一次,小冬拿来了一个用木头箍成的洗脸盆,结果稍稍一敲,便一地散板,被他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我们只得找块砖头、瓦片或圆木之类的东西,再找根木棒“笃笃笃”地敲,声音很不优美。其次还不可能用上“花”。鲜花倒是有,但稍稍传了几个人,便粉身碎骨不可再用,我们常常用皮球或树枝之类替代。一切都是土法上马,虽说道具老土了一些,但乐在其中,并不影响我们游戏。

击鼓传花,其实已有千年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项古老的游戏,同时又是古代酒席上助兴的酒令活动。据唐代南卓《羯鼓录》记载,唐玄宗洞晓音律,爱击羯鼓。二月初的一个早晨,他梳洗刚毕,正逢春雨初晴,景物明媚,内庭中柳芽、杏花含苞欲放,玄宗看到不禁感叹:“面对如此美景,怎能不欣赏一番呢?”众侍者相视,要备酒以供玄宗赏春,唯高力士解其意,派人取来羯鼓,玄宗遂临轩击鼓,奏自己所作的《春光好》一曲,神采飞扬,怡然自得。再看柳芽、杏花都已绽开。玄宗手指而笑,对身旁的嫔妃、宫女说:“就这件事,不称我作天公行吗?” 嫔御侍官皆呼万岁。这是“击鼓传花”最早的雏形。到清代时,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已经与现在的情景完全相同了。《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详尽地介绍了大观园一干人玩“击鼓传花”的情景:“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叫个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击鼓传花游戏至今仍然广泛流行于学校、企业、机关等集体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