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12月24日

健康小知识(二十七)

阅读数:937   本文字数:572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以及随地吐痰时,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肺结核、腮腺炎等的病原体可随飞沫传播给他人,导致感染。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正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可用手帕和纸巾遮掩一下口鼻。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减少外出。必要时戴口罩。

 

典型误区

一、口无遮拦地咳嗽、打喷嚏。

这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更关乎疾病的传播,飞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载体。要咳嗽或喷嚏时,应背向人群,用手帕、纸巾遮一下口鼻。若来不及,则可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口鼻。之后应及时洗手,避免将病菌通过握手、接触物体而传播。

二、强行抑制打喷嚏。

与前面相反,有的人觉得公众场合打喷嚏不雅,便强行抑制,这同样对健康不利。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自卫机制,将大量病菌以及异物排出体外。此时若憋住喷嚏,会加大气压对鼻腔的压力,形成雾滴倒流,鼻腔内致病微生物进入鼻窦、耳道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高压气流还可导致鼻骨骨折或出血,以及鼓膜穿孔。

三、将痰咽下。

不能随地吐痰,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应吐到痰盂,或者将痰液吐到纸巾中包好,弃之垃圾桶。有的人一时不方便,习惯咽痰入肚,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脏,这也不对。痰液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病菌,咽下去之后一部分会被胃酸杀灭,而一部分则会进入胃肠道,出现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病人咽痰会导致肠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