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13日

辽墓壁画里的茶事图

(品茶说茶之十六)

□ 周新华

阅读数:2464   本文字数:1293

 

古人尝以“骏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概尽北南两地自然风物、人情世俗之异,以至今人印象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大约只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壮丽,而殊少六朝烟柳、秦淮风月之旖旎了。至于烹泉煮茗之类文人雅致,恐怕更惟有推南人为能事。检历朝茶书与诗文吟咏,其多为南人所为,即是一例。

然而,近年来河北宣化发现的辽墓壁画中,却展示了宋辽之际北地饮茶的另一番景象。

宣化辽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发现。1971年、1989年和1990年曾先后发掘清理了四座壁画墓,引起学界注意。1993年春,在其地又发现两座辽墓,因其壁画中反映了有关饮茶、音乐、出行、星象等高度写实、极富学术价值的内容,入选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M6(第六号墓)前室东壁发现有《茶道图》,高1.59米,宽1.95米,画面由三男二女及家具、器皿等组成。报告中云:“左右两侧各绘长方桌一,左边桌上有夹子、提梁壶、刷子、刀锯、勺、筷、盖罐、方箱等。桌后一髡发男子,怀抱白色执壶半侧身而立。桌前一童,半侧身而坐。前置一茶碾子,右手推碾。碾前绘一漆盘,内置一白色小碗。桌右前方绘火炉,上置白色瓜棱壶。一髡发男童跪于炉前,右手执团扇扇火。右桌深灰色,上置花口盘、壶等器。桌前绘盝顶式盖箱,黑色锁子。桌左后绘一妇人,双手托盘,半转身回首。妇人身后一髡发男子,双膝着地,双肘压着茶罗子,手背托下巴。

在M5后室西南壁又绘有《进茶图》,高1.57米,宽1.62米,画面由三女和用具、器皿组成。报告中称:“中置一赭色方桌,上有红色盝式箱子,四个红色盏托和四个白色小碗,一件白色深腹盆。桌前放有灰色五兽足火炉,炉内有火炭,上置一白色瓜棱壶。桌后站一妇人,双手捧盏托,托子呈黑色,碗白色。桌右妇人捧唾壶置于胸前,目视桌上。桌左一妇人左手执团扇,右手抬起,翘食指,与桌后妇人交谈。”

从墓中出土墓志看,墓构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时当中原北宋末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如今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说明自唐中叶起,饮茶之风已被及塞外边疆。至宋代,由于宋辽互市,以茶易辽货,辽地茶风更盛,如李觐《盱江集》所云:“君子小人靡不嗜之,富贵贫贱靡不用也。”这在辽墓壁画中《茶道图》《进茶图》中也有生动的反映,这两幅壁画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从贮茶、选茶、碾茶、煮茶到饮茶的整个流程,迄今尚属首见,弥足珍贵。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壁画中表现的各类茶事用具。它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可以之与《茶经》等文献记载相印证,且种类丰富,又独具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可资茶事研究之参鉴。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茶瓯,即报告中所说的“白色小碗”。其色白,当为北地邢窑所产白瓷,其形制颇似唐代越窑青瓷“玉璧底碗”,即陆羽《茶经》所谓“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的茶瓯。有意思的是,在M5后室东壁又绘有《进酒图》,原报告称“桌上有两摞倒置的白色小碗”,形制与《进茶图》所见相同。这说明在古代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同样是瓯,既可以是“共满渚,酒满瓯”(五代李煜《渔父》词)的酒瓯,也可以说“一瓯春雪千山叶”(清吴兰《采茶行》)的茶瓯,并不自开初便判然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