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9月11日

宋代严州关于伍子胥的传说

□ 杨 斌

阅读数:8327   本文字数:2591

胥岭

 

春秋时代的伍子胥在建德尤其是乾潭有很多传说,这些传说,一千年前的宋代就基本在建德定型了。宋代的《严州图经》和景定《严州续志》是建德最早的方志,都留下了关于伍子胥的记载,距离伍子胥本人的时代1600多年。

 

乾潭境内关于伍子胥的传说

 

乾潭境内有许多与伍子胥有关的地名。其西北和桐庐县(过去为分水县)交界处为一高耸连绵之山岭,名曰胥岭;胥岭脚下有一自北向南蜿蜒前行之溪水,名曰子胥溪,简称胥溪;子胥溪南流三十里后注入建德江,江边有一渡口, 名曰子胥渡;而此段建德江又因此成为文献中的胥江,或胥口江。这些地名,必先有人居村落,而后因伍子胥事迹或传说,因之名诸山水,乃有胥岭、胥村、胥江村、胥口等地名村落。

既然这些地方因伍子胥而得名,则当时当地之村民百姓当有崇祀伍子胥之举。查方志可知,在胥岭、胥村、胥口曾有子胥庙,或曰英烈王庙。此外,本地也有子胥由此渡江去吴国的系列传说,以为伍子胥曾到本地,或曾居本地。

那么,伍子胥本人真的到过建德乾潭吗?不妨对照严州两志中关于伍子胥的记录来考察。

 

淳熙《严州图经》中关于伍子胥的记载

 

建德最早的地方志是修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严州图经》,原书十卷,现存三卷,其中第二卷为建德县,后人留下了关于伍子胥在建德的最早之记录。

《严州图经》卷二关于伍子胥的记录不过区区数条。其一,“县境”中记载:建德县“北至分水县界六十里,以胥岭为界,自界至分水六十三里。”这是古严州建德文献中第一次记载胥岭地名,虽然不曾直书伍子胥,但胥岭之胥指代伍子胥,而胥岭因伍子胥路过而得名,可以说是相当明确的。再者,胥岭之方位也是清晰的,它在建德县治同时也是严州府治——梅城北六十里,而从胥岭向北到分水县治六十三里。若以唐后工部采用的营造尺计算,宋代一里约576米。《图经》的六十里相当于现在的六十九里。从梅城翻越乌龙岭辗转到胥岭,大致是这个距离。故以《图经》之方位记载,宋时之胥岭即今日之胥岭,当无疑义。

其二,“乡里”记载:“慈顺乡管里七,胥源里、麟化里、清风里、新义里、杨溪里、招贤里、均平里。”可见,胥源里已经是当时建德县北的一个村落,可惜,不知其确切方位,从而无法得知现在相对应的村庄。不过,以常理推测,胥源里应该在子胥溪源头附近,也就是胥岭脚下溯溪向北一带,当不致大谬。

其三,“馆驿”记载:“胥村驿在县北二十五里,当临安府大路。”馆驿也就是当时的驿站,负责接待公务人员以及邮递等交通事务。以此条记载,胥村驿坐落于乾潭本地人熟知的大畈村。大畈村一直以来位于严州府至临安府(杭州)的大路上,府治梅城向北翻越乌龙岭后,驿路稍折东向北十里即大畈村,是南北陆路交通要道,为杭州(浙北杭嘉湖平原)连接金华、衢州(浙西南)以及赣西皖南闽北必经之地。

或有人问,胥村驿是否可能在胥口也即子胥渡附近?按,此条明确指出:“当临安府大路。”可知胥村不在建德江边。不过,后来地方志确实有混淆胥村和胥江村之处。或许因一村扩张到邻近地区;或许起初便别为二村。

其四,“寺观”记载:“龙门庵,在芝川乡胥口,距城三十里。”按,此条明确记载胥口,但方位略微模糊。“距城三十里”者,应言“距城东三十里”。建德江从府治梅城南顺乌龙山麓向东数里,即折向北二三十里,绕到乌龙山北麓,恰子胥溪顺乌龙山北麓自北向南汇入建德江。二水交汇处为胥口,成丁字形。故胥口或可指江面,为二水交汇之处,江面宽阔,江流奔腾;也可指村庄,为子胥溪两岸之村落;而子胥渡则在子胥溪东岸建德江北岸处。龙门庵在子胥渡沿江往北数里处,因地处龙门坎而得名。

其五,“祠庙”记载:“英烈王庙,在胥岭,盖伍子胥别庙,旧不载祀典。绍兴九年因修图经,考正本原,取吴山本庙封爵名之。岁时遣官致祭焉。”

其六,“水”记载:“胥口江,在城东二十五里,地名胥村,故以名水。”此段记载颇有讨论之必要。首先,胥口江是指哪段水、江、溪?胥口江是否就是子胥溪?从文献上看,胥口江必然与胥口有关。从实际方位考察,胥口江位于梅城东二十五里,应该不是子胥溪,因为子胥溪源于北,自北而南汇入建德江。胥口江实际指的是胥口(也就是子胥溪和建德江交汇处)的一段江面, 即丁字的交接处,是子胥溪入江的一段宽阔水面,故云从州治梅城二十五里到胥口江。

其七,“津渡”记载:“胥口渡在县东二十里。”按,胥口渡即子胥渡。

其八,“古迹”记载:“胥村距城四十里。相传伍子胥逃难在此,后以名村,有庙(已见祠庙门)。”此条记载也非常重要。第一,它首先记载了伍子胥逃难经过建德北部的传说,是地方文献关于伍子胥的最早记载,因而以后有关伍子胥被贬黜到此的说法可以置之不理。第二,胥村距州治梅城四十里,而馆驿记载胥村驿在县北二十五里,则胥村中心(主要村庄)则大概位于胥村驿(现大畈)往西北十五里地。又,胥村有伍子胥庙,即上述之胥岭英烈王庙;而县境记胥岭到梅城六十里,则胥村在胥岭东南二十里可知。

以上是《严州图经》卷二“建德县”关于伍子胥的记载。

 

《严州续志》中关于伍子胥的记载

 

宋代关于严州的第二部地方志是景定年间(1260—1264)郑瑶等撰修的《严州续志》。卷五“建德县·溪水”记载:“胥口溪隶芝川乡,”“在邑之东境入于浙江。其“古迹”又载:“石船在胥口西半里之濒江丛石中,长一丈半,宛然小舟也。春水退,乡民则视舟中沙石多寡占一岁籴事之少。”石船倘若还在的话,也因1969年富春江大坝蓄水而淹没了。

关于胥岭的英烈王庙,《严州续志》未见于建德卷,而是载入分水县。卷五“建德县·祠庙”无载;卷九“分水县·祠庙”有曰英烈王庙,“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分水乡歌舞岭。相传子胥避难于此,喜而歌舞,后人因此名岭。庙左有小池,旧云与钱塘潮候相应。”这说明,到了景定年间,位于胥岭的英烈王庙划入了分水县。另,分水县的这则记载解释了歌舞岭地名的由来。歌舞岭和胥岭其实相连,不过一在分水县境,一在建德县境。而其中关于伍子胥的描述,则较《严州图经》具体。

按,以伍子胥逃难经过而命名的地名,在乾潭境内还有早午岭,在胥岭东南二三十里地。传言伍子胥翻到此岭,时间尚未到中午,岭上农家邀请他一起吃饭。这顿饭既非早餐,又非午饭,大约住在山里的农家,因为太阳照耀的时间相对晚,因而早饭比山外的农家晚,后人遂称此岭为早午岭。这个传说,大概和歌舞岭的命名时代差不多,也就是南宋。可惜早午岭地名在宋志无载。

以上便是宋代严州地方文献中记载的伍子胥。可以说,早在一千年前伍子胥的传说已经深深在建德扎根。

 

子胥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