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8月13日
最早的茶文——《荈赋》(品茶说茶之八)
□ 周新华
阅读数:10024 本文字数:1093
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后世简称魏晋时期,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在众多的诗赋中,也开始出现了关于茶事的撰述,其中杜育的《荈赋》,堪称中国最早的茶文。
杜育为西晋人,字方叔,襄城邓陵人,杜袭之孙。生年不详,卒于晋怀帝永嘉五年(311)。自幼有神童之号,及长,美风姿,有才藻,时人号曰杜圣。累迁国子祭酒。洛阳将陷,为敌兵所杀。著有文集二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世。其所作《荈赋》向被视为中国历史上首篇茶文学作品。
遗憾的是,因年岁既久,该文流布过程中多有失散,因而今日所见,已非其文全豹,只剩十几句而已,故弥足珍稀。文曰: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灵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拣,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式取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囗青霜。囗囗囗囗,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此赋文珍贵之处在于,虽则文字不多,所涉及的范围却已包括茶叶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由“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宵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以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时节,茶农也不择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
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即岷山的涌流。岷山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界,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尚书》谓“名山导江,东别为沱”,岷山为长江之源头。
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所产的陶瓷,所谓“东隅”,自是指当时浙江的越窑。东汉时越窑烧造成熟青瓷成功,汉晋时期以迄后来的唐宋,越窑茶具声誉甚隆,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碗,越州上”之定评。
“酌之以匏”,则直接引自《诗经·公刘》之“酌之用匏”,匏即用葫芦剖开做的瓢具,甚是清雅,向为文人所喜。“式取公刘”,公刘是古代周部落首领,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传说他创造了茶具的样式。
等一切准备就绪,就进入了美妙的烹茶阶段,烹出的茶汤“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汤上漂浮的茶沫若“积雪”,又若春天开放繁复的茶木,令品饮它的人们领略到了无比的美感,沉浸在妙不可言的精神享受之中。而茶之功效,也在最后的文句中得以体现,即所谓“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那漫山遍野的茶树,可不是靠野生就能够连成片的,《荈赋》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茶叶采掇的茶农状态,第一次写到器皿与茶汤的相应关系,第一次写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这四个第一,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了不可或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描写风物的生动形象和精致细微,其茶事环节的面面俱到,其文字的精确优美,都堪称当世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