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27日
时代热词尽显改革巨变
阅读数:1628 本文字数:1893
说起热词,或许每个人都能随口说上几个,却又不是特别清晰,作为一种词汇现象,热词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如果有人说出一个热词,一定有久违的熟悉感和年代感。接下来,记者将从时代热词来说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时代年轮的轨迹。
从“粮票”到“私房”
在那个物资供应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粮票曾是每家每户的生命线和安全线,作为曾经的主角,粮票主宰了一代人的回忆。
那时,有粮票也未必能买到商品,没有粮票肯定买不到口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开始农村改革,取消了长达3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我市的物资供应也逐渐丰富。1993年,全国正式宣告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粮票时代就此终结。
如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人们早已不满足于填饱肚子的基本需求,而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和个性化的需求,饭店追求风格各异、菜品独特,私房蛋糕、私房菜更是盛极一时。
从“下岗再就业”到“创客”
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内捧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人曾经羡煞旁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国有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工人失业也集中于这一时期。1998年政府提出,花三年的时间,解决国企重组带来的裁员问题。“下岗再就业”就成了举国关注的重要工程。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市场,也有部分人下海经商,那时我市理发店、水果摊、小饭店等不断增多,也让我市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如今,人们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发生了根本转变,人们不再等待分配工作,也不再有什么“铁饭碗”,就业更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自主灵活的双向选择,人员流动更加市场化,更有“创客”这个自主创业群体的出现,他们拥有新理念,努力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增添了人们就业的新形态,社会走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从“录像厅”到“电影院”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地,一时之间,录像厅在各地开花,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光顾。碟片取代录像带后,录像厅达到辉煌的巅峰,常有住不起旅店的人来看夜场,花三五块钱在录像厅睡到天亮。上世纪90年代后期,VCD和影碟机逐渐普及,录像厅生意日渐惨淡,淡出历史舞台。
如今,电影已经不再是稀罕的物品,它成为了大家普遍的休闲方式。不仅可供选择的电影题材多,更有3D、IMAX、4D等立体视觉效果可供选择。除了去电影院之外,你也可以在家里通过点播观看电影,或者选择一些私人影院观看影片,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从“供销社”到“网购”
1978年还是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基本没有私营企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私营商店,买东西要供销社或者国营商店。以前逛商店,商品摆在柜台里,只能隔着玻璃看,如果看中了,要通过营业员拿出来,换来换去还有可能引起营业员的不满。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上的商品逐渐丰富起来。1994年,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超市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近在咫尺,偌大的超市随便选购,自选自取的方式给了顾客选择权。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有快递员把商品送上门。支付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二维码付款已经不再稀奇,无现金生活也已成为常态。
从“BP机”到“智能手机”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我市程控电话、无线寻呼传也相继开通,传呼市场繁荣一时,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上世纪90年代,我市移动通讯也开通使用,最开始仅能满足160户用户使用,但仍然标志着我市电讯事业的新台阶。
在手机不断更迭换代的强烈攻势下,2005年以后,寻呼机被淘汰出局。今天,通讯技术的进步给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捷,拍照、上网、视频通话、传送文件、购物支付等等,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实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变。
从“自行车”到“网约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在当时,能拥有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绝对令人艳羡,甚至成为了娶媳妇必备的几大件之一。
人们的出行方式不断改变,上世纪90年代,我市市区公共汽车开始运营,只开通了1、2两路公交车,此后逐渐形成公共汽车网络。而后,出租车产业逐渐形成,随招随停给百姓出行带来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人力三轮车也曾盛极一时,这种被称为“人力的士”的三轮车以其独特的生命力,成为我市交通的有力补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开车出门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汽车数量的增加,反而使得人们因道路拥堵、停车难而发愁。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私家车、出租车通过网约车平台预约搭乘,指定站点接送,为人们的出行增添了便利。
(记者 朱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