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11日

姜 山(下)

□ 沈伟富 文/摄

阅读数:2143   本文字数:1807

肖塘

 

姜山这个地名的由来少有人知。有人说,五马洲的洲地上曾有人种过大量的生姜,而洲地的北侧又是成片的小山坡,“姜山”之名由此而来;有人说,境内有座山,其形似美人,故名美女山,建国初期,美女山四周的一些村庄组成一个乡,“美女”为“姜”,有人就以“姜山”二字作为乡名。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是“姜山”之名的真正由来,因为随着近年来工业园的建设,不仅境内的一百多座小山坡(当地人称之为乌龟山)被夷为平地,随之消失的还有大量的小村庄,其中一个叫姜家合的小村也在其中。

姜家合的历史不长,太平天国后才有一户张姓人家在此居住,因为这里正好是两条溪的汇合处,有人就把这户张家人居住的地方叫做“张家合”。后来,这户张姓人家绝了后,另一户姜姓人家迁到这里,就改“张家合”为“姜家合”。姜家人慢慢繁衍壮大,村前的那些小山坡基本上都归了姜家,人称姜山,建国初期,人们也很顺理成章地用“姜山”二字作为新成立的乡名。

原姜山乡下辖五马洲、新胜、肖塘、中山四个行政村,姜山乡撤销之后,这四个村归并南峰乡,2007年,姜山设立行政村,这四个村就降格成为自然村了。

肖塘在五马洲西南方向的一个山坳里。早年,这里有座庙,因庙坐落在一座形似祭坛的山前,俗称小坛庙。据说小坛庙中供奉的是一位叫肖八相公的神。肖八相公是个烧炭工,曾在附近斫柴烧炭。有一年,大雪封山,住在炭窑边的一户人家的小孩发高烧,眼看就快不行了,出山的路又被雪封得死死的,出不去。肖八相公得知后,顺手从炭窑边挖来一棵草,煎成水,给小孩喝下,小孩的烧很快就退了,身体恢复得很好。这位小孩长大成人后,外出闯荡。多年以后,荣归故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位救命恩人肖八相公。他家门都没进,就前往炭窑探望。可是,炭窑早已坍塌,肖八相公也不知了去向。他回到家里,一问才知,肖八相公已经于几年前去世,葬在村外的那座小山前。他来到肖八相公的坟前哭祭,立誓为他立庙祭祀。不久后,肖八相公庙就立起来了。因小坛庙中所供的神俗姓肖,有人又称之为“肖堂”。慢慢地,以肖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村落,村名也叫肖堂,后写作肖塘。

一代又一代的肖塘人都认定,当年肖八相公烧炭的地方有仙草,但没人认得,也就没人采得,但新安江上的鲤鱼能识,所以,每当春水上涨之时,成群结队的鲤鱼溯水而进,一直进到肖八相公的炭窑前,寻找仙草。现在的肖塘人也都这么说,前几年,他们还在溪水见到过好几斤重的鲤鱼。从新安江到肖塘的小溪有很多的叉道,其他支流中从来没有看到过有溯水而上的鲤鱼,只有肖塘有,而且只有小坛庙前的小溪里有,说得神乎其神。

五马洲南面是个狭长的山谷,谷中有傅家、江家、严家、唐家等以家族为中心和村落。这些村落的历史也都不是很长,也就一两百年的历史,他们都是从安庆、淳安等地陆续迁过来的。而今,这些村落又陆续外迁,整个谷中又显得十分冷清。

往南出谷,豁然开朗,一块山中盆地展现在眼前。抬头南望,是巍峨的马目山,这块盆地紧紧地依偎在马目山下。若从山上看,这块盆地就像一条鲤鱼,静静地躺在山谷间,盆地四周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而以中间的一个村庄最大。这个村庄是唐姓人的聚居地,故名中唐。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唐家人已经没有一个人说得清他们的先祖来自何方,更不知道是何时迁来此地的。一部详细记载唐家历史的《唐氏宗谱》于“文革”时被烧,建筑豪华的唐氏宗祠也被改造成大会堂,唐家好像是个无根的浮萍。现在留存在唐家人的记忆中的只是一些过去日子中的碎片。让他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村口的那座关帝庙,以及庙前的那些古树和树下那道村墙。

关帝庙随处都有,只因这里是连接马目、梅城、大洋三地的枢纽,往来之人特别多,这座庙又正好位于路边,所以,它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行人歇息的地方。特别是庙前的那一排高大的柏树,更是路人遮阳的好地方。庙外的那道村墙虽是唐家人为营造风水而建,无意间也成为这座村庄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每年的六月初一,全村人来到庙里,把供奉在关帝庙中的胡公大帝、宋令公、百花令公等神像抬到村中的祠堂里去接受全族人的朝拜,期间,祠堂里演大戏,全村人热闹一番后,各自回家忙农事。待到农事忙完了,又聚集到祠堂里,依次从族长手中接过烤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再把神像抬回庙中。但不知道为什么,关老爷的神像一直都不抬,有人说,关老爷是守护神,所以不能动。

可是现在,不仅庙没有了,那些高大的柏树也在“大炼钢铁”时被砍伐殆尽,就连那道村庄的风水墙——村墙也在“改天换地”时被夷为平地。

 

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