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8月29日

春秋徐闬村:治家有方 待人有道

阅读数:1649   本文字数:661

多年来,下涯镇春秋村徐闬自然村的徐氏一族,一直延续以“和”治家、以“和”处事、以“和”待人的家风家训,把“和”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徐闬自然村村口,一块大牌匾赫然书写着“义门”两个大字。“徐义门是乾隆亲赐的。”说起先祖的荣耀,徐建中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据徐氏宗谱记载,宋朝天禧年间(1021年),徐氏第138代孙从衢州移民至严州府,从此在这繁衍生息。明代时期,义门徐氏三代为官,家风甚严,被当时的朝廷奉为社会楷模,后来清朝乾隆皇帝亲赐“义门”二字。徐建中说,最初的“义门”牌匾在徐氏祠堂里,由于时代变迁,祠堂已经不复存在,但“义门”牌匾在1994年进行了重修。

在徐氏家谱中,“以和为贵”被细化成二十四字家规。“孝亲敬长、隆师亲友、待人接物、节义勤俭、饮食服御、撑持门户。” 二十四字家规不仅写在徐氏宗谱中,也深深地刻在徐氏后人的心中。村中88岁高龄的刘玉英老人告诉记者,虽然老伴徐天良已于去年离世,但老伴在世时的勤劳、和气的言行依然影响着家人。“我们一家三代同堂,四个儿子和四个媳妇都很孝顺。”刘玉英告诉记者,在徐家的60多年中,她从未与家人发生过争执,家和万事兴。

治家要讲和气,待人处事亦是如此。今年,杭橡五百米防护区征迁工作全面铺开,春秋徐闬村也在征迁范围内。“全村有60多户,已经有20余户报名签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征迁工作在徐闬村得到了村民的配合。”村民徐雪坤说,待人处事和气、讲理是徐家人向来的作风。

徐闬自然村的优良家风,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春秋村。由于征迁,在不久的将来,春秋徐闬将不复存在,但是徐氏一族“以和为贵”的优良家风会一直延续下去。

(记者 方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