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6月28日

“孤岛”援救背后——众志成城在三河

阅读数:1392   本文字数:2586

 

漆黑的夜里,窗外传来洪水冲刷江岸的哗哗声、如注暴雨的击打声、偶尔孩子的哭闹声……莫名的焦虑在三河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5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把2000余名群众困在了交通、信息、物资、电力中断的“孤岛”中。

“救援队伍来了!”25日晚9时许,一阵惊喜的呼声响彻集镇,村民们纷纷探出窗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原任三河乡党委书记,现任副市长张早林带着救援人员和物资来了!这个消息一经传开,受灾群众的信心油然而生:三河从未被抛弃,这场洪灾我们一定能打赢!

 

临危不惧,孤军奋战十几个小时

几乎年年遭遇洪涝的三河集镇片区由三河村、贺宅村、倪家村、河源村等4个行政村组成。24日下午1时,按照大洋镇政府的分工,负责该片区的镇纪委书记李锡斌带着4个镇干部,开始驻守三河集镇。

由于集镇涉及4个行政村,为避免救援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李锡斌在23日就召集4个村书记进行了备战分工部署。当天,他们就转移了三河片的危旧房住户、孤寡老人50余户。“事实证明,重点人员的提前转移,为之后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李锡斌回忆说。

对于三河来说,真正的险情是在25日凌晨逼近。当天凌晨1时开始,兰江水位突然猛涨,每20分钟就上涨0.1米。凌晨4时,集镇路面开始进水,凌晨6时30分,见洪水毫无消退的迹象,李锡斌立即向镇里求助。然而,此时外界增援力量已无法进入。

形势还在恶化,凌晨7时,集镇断电,通讯时有时弱。尽管事前已有准备,但这一波来势汹汹的洪水,还是令人措手不及。一位大爷根据经验提前将冰箱等电器抬到一楼的桌子上固定住;随着水位的上升,桌子上又加了一条凳子;水位还在继续上升,已经超过2011年洪灾时的进水位,大爷只能趟过齐胸的水,举起电器挪到二楼去。

没有救生设备,没有外援,李锡斌带上十几个镇村干部,趟着漫过膝盖的积水,对集镇开始了又一轮排查,这一回,他们着重提醒村民不要下楼抢救物品。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李锡斌成为了这场“孤岛救援”第一波硬仗的“总指挥”,镇村干部艰难地进行着运送物资、转移人员等工作。“算上之前值守时间,这里的每一位镇村干部到都已不眠不休超36个小时。”因为连着几天喊话,李锡斌的嗓子已经沙哑了。

 

心系“孤岛”,救援队连夜驰援

25日下午,杭州市林水局对兰江洪峰的预判是26日凌晨经过大洋,届时水位至少再提高30厘米。在通讯中断之前,三河片反馈的信息是进水最深的有1.5米,集镇上很多住房已被淹。

下午4时许,刚从三河撤回的民安救援队员带回一个消息,只要能攻克公路上的部分较深积水处,他们就能将救援人员送进三河。

这个消息犹如一针强心剂,给指挥部注入了信心。根据部署,由对三河比较熟悉的副市长张早林带领镇干部和救援队员组成突击队,向三河挺进。考虑到三河的现状,突击队还带上了卫星电话和灾区最需要的物资。

天色渐暗,救援队伍沿白章线驱车至鲁塘村附近后转乘冲锋艇。“前方道路水流情况难以预测,我们先拖着冲锋艇涉水过了三个路口,才抵达适合放艇的水域位置。”同行的民安救援队队长叶军告诉记者,由于水流湍急浑浊,水下情况不明,前行难度十分大。

晚上8时许,三河集镇最深处积水已超过2米,而救援队也遇到了第一波求救——在小学和幼儿园坚守十余个小时的教师。在大洋镇三河小学,一楼大门已被淹没,救援人员通过徒手掰弯铝合金窗栏,将被困的校长和两名教师救出。

此时,隔壁大洋镇中心幼儿园三河分园楼道闪烁的手电筒光束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园长李敏姣和保安在25日下午匆忙抢救物资后便无法撤离。“这一次洪水来得太快了。” 回忆起那晚的经历,李敏姣仍心有余悸。

晚上9时许,救援队伍和李锡斌指挥的队伍成功会合。在得知救援设备短缺是当前最大困难时,张早林和镇村干部商议后决定,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加大对孤寡老人住所、危旧房等的排查力度,确保救援力量集中实施。于是,又一轮排查救援在三河片区全面铺开直至午夜。

 

“孤岛”不孤,基层战斗堡垒发挥作用

被困超过24小时,2000余名群众安然无恙,这是强大的干群合力在支撑,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了坚强的作用。

36小时未合眼,一直在抗洪救灾的经历,对于新上任的何源村党总支书记何德忠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25日下午3时,他在村内巡查时,听到村民沈冬根焦急的呼唤,原来他8个月大的孙子一直啼哭不止。何德忠所在的冲锋艇迅速赶到,见船无法驶入门内,何德忠毫不犹豫地跳进漫过腰间的积水,从沈冬根的老伴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中的婴儿,随后又折返背起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一个小时后,当何德冲再次跳下冲锋艇,前往救助摔倒在家的70岁老人何米琴时,水已漫至他的胸口。“当时老人脚伤情况不明,我若背她趟水必定弄湿伤口,于是我用力把她扛在肩上送至皮划艇。”救援过程中,何德忠的脑子里只惦记着一件事——尽量为村民的安危考虑得更细一点。

在险情面前,连任两届三河村党总支书的冯玉兰也拿出了一名女干将的担当。25日下午2时许,她和村主任搭乘一条简陋的木质渔船,摇摇晃晃挨家挨户运送物资,坚持到晚上8时许。“村里200多人,每次最多运送6箱水和30斤干粮,到达村民家门口还要用绳子吊上去。” 冯玉兰说,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自己和村民都不免有些慌神,但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扛过去。

26日上午,洪水渐渐退去,顾不上清扫自家被淹的房间,贺宅村党总支书记蒋利光一大早便拿起扫帚,赶到一无人看守的村民家中,清理了近2小时。对于连任三届的老书记蒋利光来说,村民的事就是自家事。“平时他家让村里帮忙照看,洪水来了,我得进去帮他看看损失,打扫打扫。”

“我们村里从24日起就开始24小时值班,进村入户,仔细盘查。”倪家村党总支书记徐建华告诉记者。25日上午一早,倪家村党员干部就陆续忙开了,帮助群众转移物资,组织群众有序转移。“徐书记一大早安排3名村干部帮助我店里转移农资,整整2小时,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大洋镇裕红农资服务店店主徐裕红说。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当地百姓也投入到救灾当中。26日凌晨5点,71岁的老人陈土元赶到三河片与白章线间的水路,帮忙拉船运送物资,一个上午,他为“孤岛”外联服务来回拉船30余趟。援救过程中冲锋艇汽油不够了,村民张琴二话不说,无偿贡献了自家摩托车用的30升汽油……

滚滚洪水冲不走深深干群情。据不完全统计,自24日晚11时30分起,大洋镇三河集镇转移群众218人,冲锋艇往返救护50余人。当洪水侵袭大洋三河片区之时,大洋镇村干部团结一心,与市级各部门、社会专业救援组织一道,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时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站好岗、放好哨,筑牢“防汛墙”,当好铁军排头兵。

(记者  胡燕群  谢婷  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