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4月10日

蛤蜊油·雪花膏

——乡村记忆之四十

阅读数:12094   本文字数:1855

□ 杨吉元

 

 

前不久,妻子从超市买回来一瓶护肤霜,白瓶,蓝盖,才十来元钱。我意外发现,其品牌竟是久违了的“百雀羚”。惊诧之余,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落后,生活困苦。男人们锄地、插秧、拔草、砍柴……寒来暑往,风吹日晒,终年辛苦劳作。到了冬天,皮肤干燥,嘴唇结痂,双手开裂,脚后跟皴裂后出现大大的口子,甚至流出红血,疼痛难忍。女人们除了干农活之外,还要承担喂猪、洗衣、烧饭等繁重的家务,两手也如粗糙的松树皮。

那年头,不要说使用化妆品,就连基本的劳动防护都不可能做到。人们常常任其疼痛,无奈之时,偶尔弄点猪油之类在手脚开裂处涂抹一下。

当时,供销社其实也卖护肤品,只是购买者不多。那时候护肤品有一个通称,叫“面油”。最为人熟知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蛤蜊油,二是雪花膏。

蛤蜊油,也叫蚌壳油,因取自文蛤后的壳作为包装而得名。它是一种护肤油脂,以凡士林为主料,辅以如冰片之类的药物制成,白色或黄色,无香味,其油脂含量高,对防治皮肤干燥、手足皲裂有很好的功效。蛤蜊贝壳呈圆形略带钝三角,壳面光滑,有天然的褐色花纹,以同心环纹为主,但色泽、纹路会有不规则的变化。按贝壳的大小,蛤蜊油分为大号和小号两种。贝壳表面贴有菱形的商标,产品来自上海,好像叫手牌蛤蜊油。蛤蜊油上下盖子咬合处有一乳白色的细碎牙齿,一旦合上,便严丝合缝。

那会儿,供销社、百货商店和大队的代销店都出售蛤蜊油,就连鸡毛换糖的货郎担也有蛤蜊油卖。蛤蜊油价格并不高,大号1角钱,小号2分钱。蛤蜊壳内的油膏柔软油腻,晶莹剔透,一般舍不得用。每次只把蚌壳轻轻掰开,用右手食指在半扇壳内的膏体表面小心地刮上薄薄的一层,而后涂于左手掌心,再两手合掌,反复摩搓,最后使劲抹在脸上、手背或唇吻处。

蛤蜊油携带方便,非常耐用,节省的话,一盒可抹上一个冬天。

当大人们使用完蛤蜊油之后,我们常常会将其外壳放在抽屉里收藏起来。一是蛤蜊壳图案漂亮,外壳光滑,摸在手上,非常舒服。二是蛤蜊壳可以制成玩具。把空蛤蜊壳合起来,将顶部凸出处放在石头上反复摩擦,不一会儿就可磨出两个大小相同、部位对称的小窟窿,放在嘴里用力一吹,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蛤蜊油主要是用来搽手搽脚的,搽脸的护肤品用的则是雪花膏。

雪花膏,膏体色白香浓,能使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抑制皮肤表皮水分的挥发,从而保护皮肤,不致粗糙、干燥或皲裂。顾名思义,其膏涂抹在皮肤上立刻消失,就如冬天里的雪花一样。

在农村,能真正买雪花膏的人家并不多,且多为年轻女同志。我们当年还小,又是男孩,并不懂雪花膏的作用,更不可能去用它。

那时,雪花膏品种非常少,出售的几种也多产自上海。

一种叫友谊牌雪花膏,包装盒方方正正,外观金黄色,内装一只精致的小瓷瓶,价格较高,算得上是高档品,买的人很少,不为一般人所知晓。

另有一种叫百雀羚牌的雪花膏,非常时兴。扁圆的小铁盒,深蓝底色的盒盖上面画着鸟雀。打开盖子,有一层银光闪闪的锡箔纸覆于其上,揭开锡箔纸,可见其面霜,油脂细腻,有淡淡的香味。百雀羚是当时口碑较好的一种护肤油脂,记得小盒的是1角钱,大盒的则需要2角钱。

比百雀羚牌雪花膏稍好一点的,还有一种叫雅霜。雅霜由上海家化生产,其包装比较多样,既有高级小瓷瓶,也有白色塑料袋的简易包装。无论瓶装还是袋装,它的包装上最醒目处总有一株盛开的黄色菊花,用来给“雅霜”之“雅”字点题。雅霜“雅似幽兰,洁同霜雪”,很好地吻合了产品独特的香气和雪白如凝脂的质地。

瓶装的雪花膏价格较高,买的人自然很少。雪花膏瓷瓶如白玉一般,十分漂亮。等雪花膏用完了,瓶子往往舍不得扔掉,等到第二年秋冬来临,人们就拿着那个瓶子去供销社零拷雪花膏。

零拷,是拆零卖买的意思,单位可小至两,如“拷”老酒、“拷”酱油,引申开去,有“拷”雪花膏、“拷”花露水的。那个时候,供销社长长一溜百货柜台上除了一把算盘之外,往往还会摆放着一个大瓶磨砂玻璃瓶。玻璃瓶有的方身圆口,有的圆身圆口,口有碗大,上有红色塑料盖子旋紧。

用空瓶子到百货店里零拷,自然比买原装小瓶的要划算很多。营业员先称空瓶的重量,然后用一根类似棒冰棍那样的小竹片从大瓶里挑了雪花膏装入小瓶,填满后用小竹片抹平,再在一种带圆盘的铜盘秤上称出重量。最后取边上摆着的算盘,噼里啪啦一阵子,按净重计算出价钱。一个玉白色小瓶,大约可零拷2毛钱,当然,零买5分、1毛都是可以的。

如今,数不清的各类美容化妆品摆满了超市货柜,包装精致,品种繁多,价格也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当年物美价廉的雪花膏和蛤蜊油,已成为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