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1月16日

执著打造“幸福”的村书记

阅读数:1122   本文字数:919

“只要当一天村党委书记,就要对得起村民的信赖。”扎根乾潭镇幸福村14年,正是村书记徐益民的这份执著,幸福村不再是空有幸福之名的村庄。

2002年,徐益民刚任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全年只有两万元的集体收入,穷得叮当响,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谈起。“村里的姑娘一心想嫁到外村去,小伙子娶老婆都困难。”

“没有钱,就每年建一点。”徐益民说。从2003年至2005年,幸福村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每年为村里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除了厂房租金,徐益民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水利、移民、国土……徐益民能跑的部门都跑遍了。

2005年,杭州运河集团和幸福村结对,徐益民紧紧抓住这次城乡统筹帮扶的机会,利用每年20万元的帮扶资金,让幸福村通上了自来水、亮起了路灯、修建了水泥路。村两委班子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此举感动了杭州运河集团,他们与幸福村连续结对,为幸福村提供了长达10年的帮助。2008年,一条6米宽的幸福路建成了,村民到集镇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然而,村子发展了,徐益民的口袋却扁了。他经营的是一家生产铝合金门窗的传统企业,2002年,公司年产值有四五百万元,十多年,公司的收入还在原地踏步。企业的事,徐益民都交给妻子打点,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关心企业发展,只能按照老路子走。2016年,企业一度面临停产的境地。

企业越做越小,徐益民却不后悔,他的选择很明确——与村民一起向幸福生活进发。为了幸福村的发展,徐益民可没少往外跑:到临安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到安吉考察民宿……徐益民将这些先进经验都带回了幸福村。在徐益民多年的努力下,幸福村的基础设施及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村民满意放首位,百姓腰包鼓了才实际。”全村原先有40多名老党员生活困难,2005年,徐益民提出了创建党员互助基金,让大家汇聚个人力量互帮互助。基金及时公开被捐助人姓名、困难原因、捐助资金等信息,使村民们心中有数,团结互助的热情也就高了。如今,这一互助基金发展良好,帮助对象已经扩大到了全村的困难户。

14年来,徐益民跑项目、讨资金,逐年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有了幸福路、幸福公园、幸福食堂,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而未来,这位“不求人人理解,但求问心无愧”的村书记,还将继续为幸福村领路,做幸福村里的幸福领路人。

(记者  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