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20日
洋 程
□ 沈伟富 文/摄
阅读数:3946 本文字数:1908
洋程村中“虹桥卧波”
洋尾溪的另一个源头发源于与大洋交界的大岩山北麓。这条源又有两个小源,西边的源头上有个古村,因童姓人最早聚居于此,故名里童。东边的源头发源于一座叫洋山的山下,山下同样也有一个小村,名叫里洋。远远望去,洋山与大岩山分别就像两道屏障,守护着山下的两个小村,且有“二峰挺秀”之美誉。其中大岩山更高,每到冬天,山上积雪不化,“驮山积雪”是源中美景之一(大岩山又叫驮山)。春天来了,雪水融化,山间溪水淙淙,前人称之为“曲溪流春”。
洋尾源中自古“白屋整斜,绿云阴翳,山川明媚,阡陌交通,溪水东流。地灵与人杰齐辉,麟祥瑞启;云影共天光一色,虹卧澄清……”(《童氏宗谱》)“驼峰之下,林峦环翠,溪水中流,有村焉,曰杨程,村口有桥,逾桥而东,豁然开朗,土地平旷,背依文峰,面临秀水,高楼广厦……(《洋程八景诗》序)。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外来游人来此赏景。有一年,一位游客来到这里,见如此胜境,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村里有个叫童谷仙的老先生答道,这里叫洋程。阳城?客人说,是传说中夏禹之都阳城(在河南),还是那个与韩城(在陕西)、桐城(在安徽)同为文化之乡的阳城(在山西)?童谷仙说,此洋程非彼阳城,此洋乃汪洋大海之洋,前程远大之程。因程姓最早来洋山之下居住,故名洋程。客拈须颔首,乃徇溪而游。
这两条小溪在洋程村前汇聚,水势大增。村人在溪上建水碓一座,碾谷舂米。水碓终日吱吱作响,童谷仙有《野碓舂云》一首传世,其中有“山市疑和山月碓,水乡只惜水云舂”之句。
更让洋程人为之自豪的是村口溪上的那座石拱桥,此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四年,山洪暴发,整个源中所有的桥梁都被冲毁,唯有这座桥安然完好地高卧于碧溪之上。桥身上刻有“虹桥永镇”四字,这既是对桥姿的赞美,也是对桥身坚固程度的肯定。这座古老的桥现在已经成为村里最为著名的一处景观——“虹桥卧波”,童谷仙先生有诗赞曰:
绿阴深处画桥通,疑是长天画玉虹。
四面迴环阶上下,一桥横跨水西东。
流喧飞瀑珠千点,影落寒潭月半弓。
五彩斑斓留碧藓,高空透入夕阳红。
前面说过,洋程这个村名因程姓最早来此居住而得名,然而,现在的洋程主要是童姓人的天下,已经没有了原先的程姓人。童姓人最早住在里童,后来有一支外迁到洋程。经过几代的发展,洋程的童家已经成为旺族。家道富了,财产多了,安全是个问题。因洋程地处大山深处,历来多有强人出没,为了抵御外敌,童家就在村外建起了一道类似城墙的防盗墙,一座小“城”就在洋尾源中出现了,洋程成了名副其实的“阳城”。在建防盗墙的同时,童家也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宗祠,宗祠之前开挖了一口方塘,即为防火,也为风水。童家是个世代信佛的家族,他们还在宗祠对面的山上(当地人称之为石屏山)建了一座佛寺,叫石屏寺。而且这两处景观都有美名,一个叫“方塘映月”,一个叫“石屏晚钟”。
到了晚清,洋程童家出了一个大财主。可是,这位财主年过半百了,膝下没有一个儿子。眼看偌大一份家业无人继承,这位财主忧心如焚。
有一年,童财主从城里(梅城)回来,路过桐溪,见路边的一座凉亭里住着一户穷人,其中有个男孩虽然面目龌龊,但人却机灵。童财主就和男孩的母亲说,要带他回去当儿子。母亲认出他是洋尾源中的大财主,就一口答应了。她和儿子说,这位童大人要你做他儿子,你去不去?儿子虽然不太懂事,但还是点点头,答应了。童财主就带着这个男孩回到了洋程,并给他取名童庆麟(谐音“桐溪人”)。
童庆麟在童家私塾中读书,深得老师的喜爱,都说这孩子今后前程远大。童庆麟长大后,果然聪明过人,尤其擅长经营,把童家这份家业经营得更加辉煌。
再说童庆麟的母亲及其他家人知道童庆麟在洋程过上了好日子,就三番五次到洋程来。童家嘴上不说,心里是颇不得过的。为了不让养父为难,童庆麟就和养父商量,在严州城里开了一爿店,告诉自己的家人,以后要吃要用,不要到洋程来,直接到严州城里的童家店里去拿就是。这样一来,童家的面子不仅没失,反而更加光鲜了。
童庆麟是位乐善好施的财主。民国三十年(1941),建德遭受洪灾,粮食欠收,广大贫民生活十分困苦。十月廿三日的《浙西日报》有这样的报道:“建德县洋尾乡童庆麟,素急公好义,见危扶救,普施本乡贫民私谷一百余石,计每口九升……”
抗战期间,洋尾源中的革命烽火越燃越旺,童庆麟的儿子童岁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并入金萧支队。1942年,部队北上抗日,童岁新留了下来,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继续开展秘密工作。1947年12月,因叛徒告密,童岁新与另一位秘密联络员蔡惠荣一起,在洋程遭浙江省保安队逮捕,1948年1月20日在洋尾外蔡桥头惨遭杀害,时年37岁。
(感谢汪建春先生对采写本文的帮助)
里童村里的古桂花树